星期日, 10月 08, 2006

華德福師訓第一次上課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華德福師訓,因為早上從新竹搭電車來所以還有一些遲到。不曉得開始時大家做了些什麼,老師怎麼開始課程。
這一次的課程主題是「生機互動農業概說」與「健康社群的形成與其時代意義」,我覺得這個課程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能以宏觀的角度來看華德福的理念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群體之關係。
教育是一個很特別的領域,以前聽到的「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這句話給我很深的使命感。但是為何是升沉的樞紐也是我很想深入再探討並虛心學習的。華德福的教育重視整體身心靈的學習,身、心、靈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是一體的卻也以不同的面向在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前顯現。
以下是課程的回憶:零散的筆記組合加上一些心得,大部分是Hans老師的講說。

正確的飲食
通常教師在學校都把焦點放在學生的心上面,忽略心所呈現的問題是導因於身體飲食與行動的不正確,而心也是靈所產生的鏡像,能給我們更深層瞭解問題根源的線索。現在世界上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問題,過動、自閉症的孩子也比以前更多,除了世界比以前更物質化,飲食的習慣改變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要真正幫助這些孩子,教師是需要醫師的協助的,才能從治本做起,而我們最能掌握的就是從改善飲食著手,努力學習正確的飲食概念。
沒有對現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有深入的了解,沒有身心靈整體的概念,被社會媒體群眾所影響的人們,實在很難想像飲食是身心靈健康的基礎,很多問題出在吃的東西上,吃對了也將減少很多問題。「病從口入」的確是平常卻容易忽視的箴言。
「除了父母之外,老師很重要。孩子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來自好的農業產生的正確食物」老師的這句話也讓我更深入的去思考孕育食物的大地,與食物的耕作者和食物的食用者之間的關係。愈深入思考就愈發現這社會的發展的偏差,而挽救的唯一方法就是對於世界宇宙整體的瞭解、對於人本質的深入研究及因而產生的正確教育。
我們現代的人對食物的認識沒有很好的基礎,也很難體會到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因為很多影響都是很細微的,需要經年累月才能發現問題,而時間的因素卻也容易讓我們模糊了焦點,誤解了最根本的形成原因。
我們是東方人,雖然中醫系統在自己成長的主要時間,都是被西醫所凌駕,所幸很多古老的觀念仍在日常生活中深植心中。中醫食療的說法,和經絡的系統現在更是慢慢的在復甦。也許只懂一些些觀念,但是對於中醫的信任也讓我更確信,預防是最重要的,「上醫醫未病」也是我們要努力去實踐我們所吸收到關於正確生活模式的新知。而讓食物恢復原來的生機,才能讓大地與人的的關係重新恢復「地養人,人養地」的共生關係。
這部分老師所講述的與我的觀念非常的相符,在雷久南博士及姜淑惠醫師的一系列書籍裡面都有提到很多類似的觀念,而讓我最驚訝的是「孩子的問題出現在飲食上」這觀念,值得讓我好好的深入多去觀察與思考。

生機互動農業概說
老師說八十多年前,農夫發現了種子變得愈來愈虛弱而求問史代納,於是史代納在1924年為60多人教導了八個生機互動農業與人智學的講座,我想對於現在農業的轉型是發揮了很大的影響,曾經認識農業系的朋友,他說以前他們農業系的教授說台灣的有機耕作不可能發展的起來,但是透過很多先知的推動與農夫的努力,現在那些教授改口了,他們現在相信台灣是可以的。這讓我更感謝史代納的講座帶來的真知,更感恩相信者的不斷努力實踐,於是時間證明了。
「農場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只是有機體。土讓健康就會種出健康的食物,不是只有物質的層面,還有能量的層面,生機互動農業是跟能量而不只是物質合作,能量有與物質一樣強的力量。」
能量對於自己來說還是很模糊的概念,我覺得當辛勤耕作付出的基礎,不是植基於自己的私心,而是順應著自然輪耕、休耕及使用綠肥,是為了更多人的健康及生存需要,考慮到地球的永續使用為了後人,就會更努力去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農地使物質發揮最強大的效用而能量會是伴隨而來的強大助力。
「以前的人走路看天上,現在的人走路看地上,要學習怎麼樣去用行星、瞭解星星的影響力,我們要鼓勵農夫成為天文學家。農夫可以像使用食譜的方式把人智學在生機互動農業上的一些規則用在土地上,但教師不能用食譜,會造成災難。教師要找到引發工作熱情的動力,農耕是很好的「教」的練習。」運用土地與教育有一些類似的地方卻也有很大的區別,也許是人與人相處其中互相影響的因素更多,很多的「收成」不是立即可見的,很多表面上顯現的徵候背後有很複雜的因素,所以用了食譜反而容易適得其反。要做到「正確的」教育,在教師不斷成長的路上必定會遭遇許多的挫折,所以教師才要引發熱情的動力,讓教師工作奠基於職業,師生互動成為經營事業,自我成長與社會提升轉化為志業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農耕是很好的教的練習,是指能培養教師的耐心與毅力吧,學會等待也學會更正確的觀察,面對著農耕遇到的生化農業趨勢、生態平衡、病蟲害、收成等諸多因素,老師才能用更整體的角度來看師生與社會甚至是靈性世界之間的關係。
在教育上我真的相信農耕是很重要的一環,農場是最生動的教室,而農產品也與植物科學及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曾經在福智教育基金會裡面聽到關於有機農耕的簡介,除了讓大地恢復生機,也是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恢復生氣,誠信互助且心懷感恩。在福智教育園區外的有機農場,自願認養農地來當農夫的人們讓我非常的敬佩,除了用心於有機農耕的學習也在宗教上追求心靈的提升,晴耕雨讀,讀的還是中國的四書五經呢。他們也談到與農夫與動物及自然的共生關係,有慈心基金會的努力推動,相信這個社群的形成對於台灣的幫助會非常的大。這次的師訓也認識了自願來當農夫的朋友,聽他分享在宜蘭覓地的心路歷程也讓我非常的感動,我相信華德福在宜蘭也會形成一個有教育、農業、經濟的社群,成為台灣的一個新典範,這可真是台灣的福氣。

身體的三個系統與四個層次
史代納對於人有很不同的看法,他把人從外貌分成頭、胸腔、四肢三個部分,對應的是思考、節奏及消化系統,頭部是進入的,身體四肢是向外界的。
而我們的身體也分成了四個層次:物質身體、生命體、星芒體與自我體。老師舉了相對應的礦物、植物、動物與人的例子讓我們更清楚的區別這樣子分類的特色與理解礦物、植物、動物與我們之間的關連,也提示我們在中華文化既有的小宇宙與大宇宙概念。
因為我們都只能看到物質身體,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很奇怪的,我相信是因為有些中醫院有克里安照相技術,可照出身體輪廓的氣場(應該是生命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而我所理解的星芒體與自我體是在心裡屬心靈層面的感受。
先從礦物說起,礦物都有同樣的結晶,例如水晶是六角形、透明的,會從小結晶增長到大結晶,破損的話無法再恢復。而這也是我們物質身體所組成基本元素的大概特質。
植物除了物質的身體之外,活著的時候是有生命體的,加上「生命的原型」在裡面所以會根據原型而成長,如果被破壞也有能力自己修補治療。植物的某些點在光中會長葉子,在暗中會長出根。同樣的細胞會根據不同的環境而變化成不同的器官進而發揮不同的功能。所以說礦物受外力形變的特質在植物內變成由內形變的力量。植物死亡離開土壤回到礦物的世界,在我們人體上也活著植物的特質。
動物除了有物質的身體、成長的生命體還有感知體(星芒體)所以能有內在的感情,並且動物是能夠自由移動的。
人和動物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有自我的覺知。
總之植物有死和生的現象,動物在加上有睡與醒的狀態,而人還有遺忘與記憶的能力。
老師說:「我們不能定義生命,只能去形容生命的現象」所以以上的現象是我們客觀的能夠觀察到的。史代納:「生命體中的分子,是不斷在移動的。無數的氣流,不斷的向各方移動。這些氣流不斷的調節、維護著我們的生命。有生命的個體,包括動物與植物,都有這樣的生命體,甚至連礦物中也可以見到它的蹤跡。」摘自高等靈界知識與修正法(琉璃光雜誌2003年11月)
這讓我一直在想動物可不可能有超過星芒體層次的自我體?
老師提到了蓋婭的概念,地球是有機體。在史代納的書適合人類的教育-全面的人類學中提到許多人與地球物質的關係,裡面的理論讓我覺得非常驚訝,在地球上人是一個很特殊的關鍵。如果沒有人類地球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這讓我重新思考人的意義,也想更深入的瞭解人是什麼。生命是一個奇蹟,但是我們的教育讓我們認識生命方式都不夠深入、不夠廣泛。我很希望能在華德福教育的學習中更認識生命的現象及本質,也知道背後的意義。並能提升自己搭上讓生命意識進化的列車。我也希望我身邊的孩子們在我陪伴他們的日子裡都能身心靈健康的成長,祝福他們。

身體的不同發展階段與各年齡層的教育
我們人四個層次的身體在不同的時刻醒過來,出生的時候主要在物質身體的發展,物質身體最後一個改變的步驟是換牙,之後發展生命體(7-14歲),14歲開始感受靈魂的世界,到21歲已全轉化了父母所給的身體。
0-7歲的孩子主要都在玩,幼年時期的玩會轉變成成年之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3,9,12,14歲時發生了一些事,3歲感受到我,9歲我經驗到我,12歲時出現我想(自我的企圖)。3-9歲之間孩子是屬於世界的一部份,他知道有我,但我是與世界合而為一的。

幼稚園教育階段
古老的時候沒有幼稚園,是個新發明,古時候的幼稚園就是在家,環繞家的環境。幼兒園時期是模仿的,老師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例如在家時媽媽熱愛種菜炒菜,工作都是在遊戲的狀況下,沒有正式的教學。幼稚園很重要的事-說故事。

一年級到四年級
1-4年級的晨詩是一樣的,故事老師可以自己創造也可以用圖畫故事。每日主要的課程1.農耕2.蓋房子(不同類或動物界)3.人類文化(職業或貿易遊戲)

四年級 人和動物 人的三個向度
孩子九歲與世界分離之後要找自己的房子,動物分成頭主導(章魚)、胸腔主導及四肢主導。孩子會發現人是個綜合體,整體性會在部分中被發現。

五年級 動物與土地間的關係
五到12年級的晨詩是一樣的。從植物的最高層-開花植物觀察植物的角度來觀察並對應人的發展特質。最低層是蕈類,進化層次高一些的地衣、青苔等,它們混亂的特質類似孩子拳腳亂踢的階段。澡類,沒有根的特質,類似會坐的孩子開始爬的階段)。松柏類的植物特質強,莖的特質類似幼稚園階段,接下來是開花植物:單子葉植物如水仙花(7-10歲)而雙子葉植物(11-14歲)之後進入心靈的發展階段。

六年級:從完整的圖像,跟大世界完整區隔開。進行礦物的教學。11歲起的小
孩也以一種(骨頭)集結化的方式來感受自己。這種感受方式很適合學
習物理、化學、礦物學等課程。
七年級:這時是對世界感到興趣的時候,學生們清醒過來。可以正式進行科學的教學,學生喜歡探險,也進入天文學的領域。
八年級:由同一老師主帶的階段結束
九年級:所有的科目都再重複一次,是由專業老師來上課

社群的形成
人類是群聚的,自有人類以來社群的形成就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從我們有歷史以來,我們可以根據歷史去看曾經形成過的社群在時間的推移中有了哪些改變。這是發現人類意識進化的一條線索,能正面的去解讀每個社群在當時代所代表的意義,給未來帶來的基礎與方向是什麼。
在過去的30年,人們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對於自我越來越覺察。更多人能夠去思考我為何在這裡?我該做什麼?我們也許會思考為什麼我會出生在東方?在時代的交接,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怎麼去找到最精要關鍵的地方呢?
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面對自己,但在自我意識慢慢變獨立的過程,我們也可能變得過渡自我主義,變得太過貪婪?通常負面的會比正面容易被發現,因為我們總是最先感到危機。
因為物質主義的關係,我們的生活與靈性分離了,但是我們也是必須經過這些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我們的主體性。
面對全球化,正面的去看,代表的是追尋宇宙性人類的可能性。
也許面對的不良副作用是很強的貧富不均,大自然資源枯竭,沒有淨水,土壤的問題,生化科技的禍害等,但是我們必須選擇去面對他,如果我們一直活在負面的部分,好像把自己眼睛矇起來就什麼不想看的是都看不到,那是沒有用的鴕鳥心態,如果我們能提升個人的獨立個體性,那同時也能改善全球化造成的影響。
最早的社群是掌握在國王或是祭司等手裡,由單一的意志力領導,而人群跟進他們,國王管理人民的思想,情緒,意志,行動等,如果管理不好,會變成獨裁。
Society community Might one will no meeting
Society community Exchge many wills many meeting
Society community 博愛 common will

進入了工業化時代,這是星星的社會,每個人有都不同的任務,需要協商,每個人有自己的權力但絕不負責於是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會議
接下來是博愛的社群,此時共同的意志力會回過頭來滿足個人的意識力,在發展的過程中,共同的意志力要由靈性的視野來保護他。
孩子的生命要自己開展出來,年輕的孩子要依著他要完成的任務來完成。而學校的問題是他們遺失了共同靈性的視野,他們忘了為何要把個人的意志力投入共同意志力。
聖境預言書這一系列的書在社群的形成方面給我很大的啟示,在第二本靈界大覺悟的導讀當中,呂應鍾教授也有提到史代納靈性的社會學理論。那是好久以前看的書了,但是一直讓我印象很深刻,也許應該找個時間再好好的看一看也許會給我很多不同的、新的體會。

農業的社群
當我們發現人類跟農業的行為,我們才能看到人的文化及我們的立足點。
Agri culture演變成為Agro Business。以前是農業的文化,現在演變成農業的商業行為,所以現代的農夫在心理上變得很寂寞。
很多地方都轉變為都市,而人在城市生活中很容易失去人性,很容易失去信任。透過一些群體的運作與新觀念的傳播,人們對於自然生活的需慢慢增加,漸漸的人群又回到農場,於是產生新的社群出現,而人的命運將得到滿足,這也是在滿足這塊農地的命運。
新的農業型態,收成之作物將直接由消費者跟耕作者購買,而農業也將變得更多元化,有些人加入了食品的加工,例如米醋。也因為土地而結合了新社群,將帶給科學許多的角度及新視野。
例如:泰國的美妙群體,他們發現因為他們以前錯了,所以才會現在貧窮,他們從佛教裡找回了共同的靈性視野。

社群整體意識的提升
在一個社群裡出現了問題,只要有一個人開始想為什麼自己和他人都感覺到難過,而開始反省自己,這時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這牽涉到個人修為,也將透過這個人的改變進而整個團體裡人們的修為都將提升。

社群裡的相遇
老師說:「兩個人的相遇,不是在我的控制之內,不會說它是個偶發的機緣,都是註定要遇見的」聖境遇言書裡有一段話說:「每當有人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時,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某種訊息。人生中並沒有純粹巧合的相遇。我們是否能夠接收到訊息,得看我們如何對待這些邂逅。」
因為未來不是註定的,因為我們可以選擇。

在學校裡的相遇
孩子們在同一班是不是也是命運的安排?還有那個要教他們八年的老師,一定是跟他們有很深厚的緣分。既然相遇是必然的,所以要現在隨時要用一種新的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要用全新的心情去面對。
我覺得這應該是一種互相學習的態度,讓老師與學生之間能避免重複固定的互相傷害的模式,就算沒有衝突也不表示就永遠沒有衝突發生,師生間應是一種相互提升生命的任務在發展。
老師常常要做的是,不是跟孩子說你要表現得好一點,事實上要幫助孩子把他的事情做好,這樣才能真正的幫助他。
當我們強調環境教育時,不只是著重在礦物、植物上,把人照顧好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行動面對被安排好的遇見,要記得在遇見當中我們是自由的,我是有覺知的。
遇見的四個層次:已決定的、無意識的、自由的、有覺知的

遇見的修練
生命中有很多的遇見不是我們能很容易掌握的,為了讓遇見可以有最好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於自身的修練,並提昇自己對於任何相遇對象與情況的認識,並且讓自己漸漸學習成長到可以不慌不亂以最高的醒覺面對情境。別人很難改變,但是自己願意改變則較能影響別人的決定,進而產生一個雙贏的結果。這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改變自己久遠以來的積習。
老師說:可以在對象的外觀上用十二種感官客觀的先做觀察。十二種感官包括:高階的自我覺、思考覺、語言覺、聽覺;中階的:嗅覺、味覺、視覺、溫暖覺;低階的:觸覺、生命覺、平衡覺、移動覺。
接下來則進入對方的感受,並決定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如果遇到衝突的時候要想想:1.自己能忍受嗎 2.自己有慈悲心嗎 3.有沒有讓他人自由。
我知道藏傳佛教裡面的修行有「自他交換法」,感覺上是很相像的。如果能做得好,對於自己跟對方真的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己心靈的提升方面。

老師也提到輪脈的練習法:
第一個提到的是喉輪:我們的喉輪像是有16瓣的蓮花,其中的8瓣在久遠以前已經發展完成,人們現在可以用意識來開發另外還沒發展完成的另外8瓣,完成之後就能使蓮花轉動。
而發展這八瓣八種功能的方法分別是:
1.生出想法與觀念
2.小心謹慎的做決定
3.不講無意義的語言
4.管制自己的行動行為
5.管理整體的生活
6.盡力而為
7.努力的在生命中盡量的學習一切
8..定期的往內心關照,自我反省並依此重新確立生活的基本法則。

這類似佛陀說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簡單的作法是先去練習回顧一整天我做的事,很多在忙碌的事,事實上是不需要去做的。

第二個是心輪:
老師說這是現在人最重要修行的部位,心輪是12辦蓮花,它的發展與思想、情感與意志的淨化有關。有六項練習可以增進心輪感受:
1.專注 2.意志 3.平靜 4.忍受 5.開放 6.平衡
例如:
1.可以每天花五分鐘(唯有當自己做了,實踐了才會更清楚),找一個自然材質做的物件作為專注的對象,想想用什麼材料、物質。觀察它的設計與美感並想想對文化的影響(有多少種類或形式在演化的過程中)。
2.每天的某一段時間拉耳垂兩下或把口袋的手帕換邊,這可以強化生命體,成為自己的主人,當做到時就可以主導意志力,做到時會有一種滿足感,對自己的感覺會更好。(唯一可以證明我說的對不對就是自己去做,不能用同理性去證明,要做了才知道,事實上我們用生命體的能量來思考與記憶)
3.平靜的練習,這能幫助情感生命的,要知道情感會阻饒我們,讓我們不能客觀做判斷。
4.正向的忍受,沒有辦法平衡自己的情感就不能完全正向。
5.開放的心胸,尤其是你懂得很多,如果你有很多技巧,就更難去接受其他的觀點,但是就是有可能剛好有一個人會你所不會的。
6.平衡(史代納沒有談太多)

(1.努力控制心念的順序、2.要求自身行為也要有同樣邏輯性的品質、3.培養堅韌的持久力、4.對人、對動物以及環境狀況的忍耐與寬容心、5.以平等無私的心對待生命中的一切、6.修練內在平靜的心。)

回顧練習:想想今天發生的客觀事件用倒帶式的去回顧(比順著想是難多了)
這可以找到生活、生命的意義。晚上睡覺前去回想今天發生了什麼樣有趣的相遇,不只是人,如貓或動物都可以。慢慢的會發現原來每天漏了很多的事,也可以想今天有什麼奇蹟發生在身上。也可以想想自己”活著的奇蹟”,有時反過來想想沒有發生的事。
想想今天我被問到什麼問題?很可能是你的命運正在覺醒,你要被喚醒的時刻。(用倒著,事實上是在用意志力也強化自己的以太體,重點是重要的事倒著想回去,10分鐘就行了)
最難的是回顧這一天,而要像一個陌生人的去看這一天做的事情。

我覺得這些修練的方法最主要還是要讓自己內心恢復原來澄明的樣子。
可以讓自己做的事能都能發會最大的能量,也能讓每一次的相遇都能有最好的結果對於自己有最多的幫助。自己常常處於迷迷糊糊當中,如果沒有跳出來看自己的內心,其實很多情緒或是行為都是自己深入思考後會覺得沒必要的。我很感謝老師的這些分享,讓我有了進步可以努力的步驟和方法。
史代那說:「人們把對自己某一件事的後悔看成是很偉大的表現,但這並不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後事,因爲後悔往往基於私心:我想讓當時所做的事情變得更好,來當一個比事實上更好的人。這很自私。在我們不想把已經過去的事變得更好,而是想下一次把同樣的事做得更好的時候,我們的追求才不自私。這樣找到的意圖,就是下次要做得更好的這個努力,才是最高級的,而不是後悔。」
我也希望能正向的去看待過去,而能夠正確的努力。也許老師說的對我來說還很難做到,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慢慢的落實在生活當中。


實務課程:蠟筆畫
概要:圖畫紙左右邊約留五公分的空白。圖畫紙分成一半左邊代表著過去,右邊代表著未來。
我畫的是右邊是在山坡下有一個種子,上面是一個果實,果實的上方是一隻鳥。左邊畫的是一片與右邊對稱的山坡,山坡上有一棵茁壯的樹。
在圖畫的中間上面是一個太陽。整幅畫是粉色系的,夢幻溫暖的感覺。
小種子是代表過去的自己,在靈性的學習有了機緣準備好要發芽,溫暖的山坡代表的是我成長時舒適的背景,果實代表的是身邊對我來說很幸福的環境,而鳥是給我生命的父母及背後一切的要素,是一個讓我很感恩的緣分。
右邊的樹代表的是我期望中未來的自己,因為自己是幼稚園老師,所以希望樹下會有很多的孩子快樂的在玩耍,樹上也會有很多鳥兒棲息,但是自己畫畫技巧不好,時間也不多只能用想像的。
作畫的過程中想的是,要怎麼畫,我並不擅長畫具象的東西,但是我還是畫了。畫的過程當中收穫最多的是在畫時經由圖象的聯想出現的畫面,一個象徵牽引著另一個,好像自己未曾意識到的人生其他部分慢慢清晰的浮現,而升起的是對於身旁的人和世界最多的感謝。
完成畫之後老師讓我們把自己的畫與他人的畫相接,這是另一種不同的情景。我也很期待與他人的畫排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我大概看了一下我們那一組的畫發現自己的畫很難想出在整幅連接圖裡的意義。所以我把焦點放在與自己左右的人連結上面。
右邊的畫可以跟我連結的半部是匆匆忙忙的人在過車水馬龍的馬路,後來他友善的加上用望遠鏡看我這一張圖的小人,他並沒有畫到我的圖上所以我也幫他在我的圖下面加上了七彩的樓梯,但是我有延伸一點到他的圖上釋出善意,表示如果他有興趣歡迎他可以過來。
左邊的圖是老師畫的圖,我沒有想到在一旁的會是余老師畫的圖,一開始也不知道那是她的圖,但是我被他圖中間的黃光深深吸引,從未來像箭頭一樣的進入了現在,好像在鼓勵我,我對於未來有了明確的意象或目標,未來是迎向現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時間從未來進入了現在。這是之前我上人智學的課給我很大的一個啟示。之前自己對於時間的想法是很線性的,這樣的想法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更當下的認識,也是更完整的。
我想與左邊老師的圖用彩虹作連結,感覺上老師好像也接收到了我的想法,把顏色延伸過來,我就很高興的畫了彩虹,老師也把他的圖裡的一些顏色和線條帶進了我的圖畫,讓我的圖畫更豐富了,我也延伸了一些過去。
我想這就是人與人相遇過程的一種體驗,不同的人相遇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種模式,就像畫濕水彩畫時顏色相遇給畫者的那種共鳴感。
我不是很熱情的人,有時候對於人群是冷漠的,慢慢的與人深入互動的能力就會退縮,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我非常的開心,從新看待自己,也深入的去看別人。聽著大家的分享,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感動,也許會發現一種新的意義,是自己曾想過但卻遺忘了的,也許得到的生活中的困擾或問題得以解決的轉機。